讓每位員工加強對“6S”的認識,“6S”的推行并非只是表面文章,是讓每個員工從各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。
一.整理(SEIRI)——將工作場所的任何物品區分為有必要和沒有必要的,除了有必要的留下來,其他的都消除掉。
1、 把要與不要的人、事物分開,再將不需要的人、事、物加以處理,這是開始改善生產現場的第一步,其要點是對生產現場的現實擺放和停滯的各種物品進行分類,區分什么是現場需要的,什么是現場不需要的;
2、 對于現場不需要的物品,諸如用剩的材料、多余的半成品、切下的料頭、切屑、垃圾、廢品、多余的工具、報廢的設備、工人的個人生活用品等,要堅決清理出生產現場,重點在于堅決把現場不需要的東西清理掉,對于車間里各個工位或設備的前后、通道左右、廠房上下、工具箱內外,以及車間的各個死角,都要徹底搜尋和清理,達到現場無不用之物。堅決做好這一步,是樹立好作風的開始。效率和安全始于整理。
目的:1、改善和增加作業面積;2、現場無雜物,行道通暢,提高工作效率;3、減少磕碰的機會,保障安全,提高質量;4、消除管理上的混放、混料等差錯事故;5、有利于減少庫存量,節約資金;5、改變作風,提高工作情緒。
騰出空間,空間活用,防止誤用,創造良好的工作場所。
細化每件事情況的具體操作,要認真到位,規范、標準、嚴格,養成定期檢查,如對方法的執行,監督是否按規定執行等。
二.整頓(SEITON)——把留下來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規定位置擺放,并放置整齊加以標示。
所需要的人、事、物加以定量、定位,通過前一步整理后,對生產現場需要留下的物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和擺放,以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,在最有效的規章制度和最簡捷的流程下完成作業。
目的:1、物品擺放要有固定的地點和區域,以便于尋找,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錯;2、物品擺放地點要科學合理,如根據物品使用的頻率,經常使用東西應放得近些(如放在作業區內),偶而使用或不常使用的東西則應放得遠些(可集中放在車間指定地方)3、物品擺放目視化,使定量裝載的物品做到過目知數,擺放不同物品的區域采用不同標識加以區分。
生產現場物品的合理擺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----定置管理,保障生產安全。工作場所一目了然,消除尋找物品的時間,整整齊齊的工作環境,消除過多的積壓物品。
三.清掃(SEISO)——將工作場所內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方清掃干凈,保持工作場所干凈、亮麗的環境。
1、 把工作場所打掃干凈,設備異常時以上修理,使之恢復正常。
2、 生產現場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灰塵、油污、木屑、垃圾等,從而使現場變臟,臟的現場會使設備精度降低,故障多發,影響產品質量,使安全事故防不勝防;臟的現場更會影響人們的工作情緒,使人不愿久呆,因此,必須通過清掃活動來消除那些臟物,創建一個明快、舒暢的工作環境。
目的:1、自己使用的物品,如設備、工具等,要自己清掃,而不要依賴他人,不增加專門的清掃工;2、對設備的清掃,著眼于設備的維護保養,清掃設備要同設備的檢查結合起來,清掃即檢查,清掃設備要同時做設備的潤滑工作,清掃也是保養;3、清掃也是為了改善。當清掃地面發現有木屑和油水泄漏時,要查明原因,并采取措施加以改進。
4.清潔(SEIKETSU)——維持上面3S成果。
整理、整頓、清掃之后要認真維護,使現場保持完美和最佳狀態。清潔,是對前三項活動的堅持與深入,從而消除發生安全事故的根源。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,使職工能愉快地工作。
目的:1、車間環境不僅要整齊,而且要做到清潔衛生,保證工人身體健康,提高工人勞動熱情;2、不僅物品要清潔,而且工人本身也要做到清潔,如工作服要清潔,儀表要整潔,及時理發、修指甲、洗澡等;3、工人不僅要做到形 體上清潔,而且要做到精神的“清潔”,待人要講禮貌、要尊重別人;5、要使環境不受污染,進一步消除混濁空氣、粉塵、噪音和污染源,消滅職業病。
5.素養(SHITSUKE)——每位成員養成良好的習慣,并遵守規則做事,培養積極主動的精神(也稱習慣性)。
目的:沒有人員素質的提高,各項活動就不能順利開展,開展了也堅持不了,所以,學習6S活動,要始終著眼于提高人的素質。
6.安全(SECURITY)——重視全員安全教育,每時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觀念,防范于未然。
目的:建立起安全生產的環境,所有的工作應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